化工第一大省山東針對產業鏈條短、產品層次低、安全環保壓力大等弊病,以高端化、綠色化、智能化為主攻方向,系統開展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,取得明顯成效。通過專項行動,山東大幅壓減低質低效產能,同時推動智能化改造升級,促進產業鏈生態創新,向著高端智造加速轉型。
力促數字賦能
在化工產業園智慧園區綜合監管平臺上,22家企業安全、環保、生產、經營情況一屏掌握,園區的應急、能源、環境等數據實現一體化綜合管控。
化工產業園負責人表示,一直以來,園區規劃缺乏統一的協調,安全環保應急平臺功能單一,大部分監管工作依靠人工。借助數字化手段,園區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和應急指揮效率均提升50%,人工投入降低了45%。
著眼數字賦能,山東全力推動智慧化工園區建設,并同步引導和支持企業智能化改造。據介紹,山東建立“10+1”診斷評估指標體系,逐園逐企制定改造提升方案,目前已完成83家化工園區和全部規上化工企業線上診斷評估。到2023年,全省規上化工企業普遍進行一輪智能化改造。
山東還建成全國首家省級智慧化工綜合管理平臺。這個“省-園區-企業”三級信息共享平臺連接84個化工園區和125個重點監控點,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主要產品、產能、安全、環保、在建工程等近10個維度數據,同時打通工信、交通、生態環境、應急管理、公安等部門信息數據,構建起化工產業“智慧大腦”。
平臺建設方項目負責人說:“在這個平臺上,一條產業鏈的上下游、不同產業鏈的交織關系清晰地呈現出來,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更‘聰明’了。”通過這張“網”,化工產業園專用化學品、化工新材料等高檔產品占比較小且產業關聯度不高,現有原料供應下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暴露出來。目前,園區正拓展乙烯、丙烯、裂解C4、裂解C5等產品,延伸產業鏈條。
2017年6月,山東啟動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,制定安全、環保、節能、質量和轉型升級“四評級一評價”標準體系,對6094家化工生產企業、834家危化品道路運輸企業、849家危化品倉儲經營企業逐一評級評價,確定“優、中、差”等級。對不達標企業有序組織關閉停產、裝置拆除和手續注銷,共關閉化工生產企業2344家、倉儲經營企業168家、運輸企業49家。
對于留存的化工企業,山東要求進園區發展,在全國率先制定《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》,將199個化工園區壓減到84家,并把園區外的125家大型企業列為重點監控點企業。
山東雖為化工產業第一大省,但長期以中低端、大宗基礎化工品種為主,產業鏈條較短,關鍵環節較弱。山東瞄準化工產業鏈終端、價值鏈高端,全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。
本文關鍵詞:萬億化工產業轉型高端智造